胡同是元朝的產物,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——據說這蒙古語的意思是指水井。莫非那時候每條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(作微型水庫),供居住的軍民飲用?想一想也可以理解,來自沙漠與草原的游牧民族,是很重視水源的。
據文獻記載,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,其中內城有900多條,外城300多條。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,民國時有1900多條。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。后來合并了一些舊名,新命名了一些;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,又拆遷改造了一些,發展至今,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。
進入現代化的北京城,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、 四通八達的寬馬路,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,溫馨美麗的四合院。因此,有人稱北京的古都文化為“胡同文化”或“四合院文化”,此話實不為過。
來到北京的游客,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“北京的胡同在哪里”。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,最多時有6000多條,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,規劃相當整齊,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。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,相對較寬,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,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,所以也叫馬路。東西走向的一般為胡同,相對較窄,以走人為主。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。
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條,形成于中國歷史上的元朝、明朝、清朝三個朝代,其中的大多數形成于13世紀的元朝。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,寬度一般不過九米。胡同兩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。沿途可以看北京優美的風景。
北京
北京:知春路-西土城路-復興門南大街-廣安門北濱河路-南三環西路
公共交通:42路 107路 118路公交車在“北海北門”站下車。